近日,江苏一位副董事长在学校升旗仪式上的“雷人”演讲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和热议。“你追求加内特、詹姆斯、科比、麦迪、邓肯、霍华德……你不学习,连一张季前赛门票都买不起。”“你追求金泰熙、宋慧乔、孙艺珍、全智贤、金秀贤……你不学习,全家搞一顿炸鸡啤酒你都要考虑考虑。”
这位副董事长讲这番话的原因,大体上可以做这样的推理:员工追求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,但必须具备一定的财富和地位;若想得到一定的财富和地位,则必须努力学习。很显然,这位副董事长和许多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一样,都注意到了当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个严重的不容忽视的现实:员工们普遍缺乏积极上进、勤奋追求、日高日远、止于至善的人生追求。因为没有这样高远的追求,便缺少了持续的学习动力和不懈奋斗的精神。
那么,靠什么来引导员工勇于上进、积极求索呢?这样一想,一个重大的教育问题就显现出来:你只能通过员工最为关切的现实利益来吸引他们。我们只能通过“你如果不……就会……”或者“你如果……将会……”这样描绘一幅未来幻景的方式来激励员工。于是,我们的教育就极为现实地为员工指明了两条路:不刻苦学习,未来一片惨淡;刻苦学习了,未来一片光明。先不说这样的说法是否科学和理性,就从教育规律来看,这肯定有悖于教育要注重过程这一理念,更与“学校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预备”的观念相违背。
遥想我们的古人,他们读书的目的,是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是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。这样的理想,曾经激励了无数代人为了那看似空幻实则高尚的目标而终身努力。今天,时代在变,人心也在变。我们应该直面这样一个事实:因为没有崇高的目标的引领,我们的不少员工变得目光短浅,变得不思进取,变得意志薄弱。而从人生的使命、生命的价值、自我的完善、理想的实现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、研究和实践,从而增加他们的内在驱动力,则仍是一个有待于我们必须经过长期努力方能实现的教育目标。
(摘编自5月11日《经济日报》,原题为《不离崇高》)